2006年5月20日 星期六

書摘

偷竊

光是想到小寶貝可能有一天會偷東西,就叫我們害怕。沒有一個父母會希望孩子會偷別人的東西,但是在現實裡,有時候事情就是發生了。這可能是孩子這輩子違法亂紀的開始,這種想法會讓我們很害怕,但是如果處置合宜,大多數的孩子很少會再犯。很重要的是,一有這種狀況,父母要立刻採取行動,但是不要反應過度。



教導孩子所有權的觀念

訂定一條家規,規定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在內,在借用屬於家人的東西之前必須先取得主人的同意,而且使用後必須歸還,是一個很好的主意。這樣就能教導孩子明白所有權的意義。所有權的概念是指某些東西是屬於他人所有。大部分孩子在學會叫「媽媽」「爸爸」之後,會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



親密的家庭關係

從擁有親密家庭關係,就是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常常一起討論各樣問題,還有從家人彼此坦誠相待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比較不會做出觸犯家庭信仰和期待的事情來。



拿走不屬於他們的東西 - 六歲以下的孩子

六歲以下的孩子不會偷東西,因為還不了解偷竊是怎麼一回是。但是,他們有可能會拿走不屬於他們的東西。



這得看你在這個年紀以前對孩子講過多少有關是非對錯的道理,有些孩子比較能明瞭他們應該和不應該做的事。



孩子在六歲以前對私人擁有的概念不太能了解。反正在這之前,有些家長可能凡是孩子想要的就都給他們,所以我們不能怪這些小孩拿走他們覺得是屬於他們的東西。即使有些沒有被寵壞的孩子,他們也可能拿走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只是因為他們想要那件東西,本沒有想過他們這種行為是不誠實或是會讓人不高興。並且我們不要忘記了,幼兒相信他們本來就擁有整個世界。



這些小可愛還會從商店裡拿東西。他們看見我們可以自行從超級市場的架子上拿東西,所以他們為什麼不能拿呢?他們不了解把物品拿到櫃台付錢的概念,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謹慎提防,免得得要尷尬的回到商店裡去歸還那瓶在娃娃車裡發現的雀巢咖啡。



解決之道

父母一發現孩子有不屬於他們的物品,如果你還沒有猜到孩子大概是從哪裡拿的,你首先要確定東西來自哪裡。把那樣物品拿在手上,用很平靜的聲音問孩子,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你馬上就生氣,那孩子可能會覺得很困惑,反而不願意告訴你。一旦你知道東西該歸還給誰,你要告訴孩子這樣物品不是他們的,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行為。你要盡量讓孩子產生同理心,想想如果別人跑來拿走他們最心愛的玩具的話,他們會有多麼難過。當你歸還那樣物品的時候,要叫孩子把東西親手交還,並且要道歉。然後你必須稱讚孩子做得很對。



學齡兒童

孩子六歲以後就應該了解所有權的意義,並且他們也應該知道偷竊是不對的。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就不會拿別人的東西。孩子在學齡的階段還是有可能因為種種的理由而偷東西。



孩子偷東西的理由



父母做了壞榜樣

孩子會從父母的榜樣中學到誠實的價值,不管這個榜樣是好是壞。說真的,我們知道,如果孩子是在一個家長不誠實,常常從商店或是工作場合偷東西,或者會貪小便宜,那就很難教導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正直和誠實的公民。在這樣的家庭,即使父母試圖掩飾他們不誠實的行徑,不讓子女知道,孩子自己有眼睛會注意,很快就會發覺父母的作為。從這種不誠實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有時候去偷東西只不過是為了要取悅他們步入歧途的父母。



雖然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不是不誠實的人,但是我們必須要很小心不要給孩子困擾的訊息。父母有時候在不是故意的情況下做了壞榜樣,教導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沒有關係。比方說,如果附近有家賣報紙的小店,多找錢給一個家長,這個家長在店鋪外面說:「哇!她多找了我六十塊錢,」然後就把多找的錢收了起來,這樣的行為就教導孩子,拿不屬於你的東西沒有關係。像這種時候,做家長的應該告訴孩子,錢找多了,然後應該馬上回到店裡面把多找的錢還給店家,否則,這就是偷竊(要對孩子解釋偷竊的意思)。孩子也會從店家感激的態度中學到這樣做是對的。



預防之道

孩子的價值觀是從父母的身上學來的。誠實是一個可以在晚餐桌旁用來討論,有意義的話題。告訴他們,有些家庭可能不像你們家把誠實看得這麼重要。讓孩子知道,偷竊在你們家是不容許的。告訴他們你有多麼驚訝竟然有人會做這種事,也問問他們認為這些人犯錯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和他們談論偷竊和詐欺這些可能發生在學校也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犯罪事件(也許電視新聞正在報導)。孩子一定會問你如果他們犯了這種錯誤,你的反應會如何。但是不要講出這類的答案,像是威脅他們會受到很嚴厲的處罰,或是他們會一輩子流落街頭,你要告訴他們,你會覺得很沮喪,很羞恥,很失望。這時候你幾乎可以看到他們正在思考:惹父母生氣是一回事,但是讓父母傷心又是另一回事。



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

學校裡總是會有這種孩子,他們有太多的零用錢、太多的玩具,還有太多的糖果,他們會在同學面前炫耀,也會引起班上同學的羨慕。如果孩子沒有零用錢,他們可能就會覺得他們根本沒辦法和同學「比較高下」。



預防之道

孩子上學以後,每個星期給他們一點零用錢,並且教導他們如何花用。孩子從這個年紀就開始懂得錢的價值,所以教會他們怎麼做一個星期的花費預算,不要一拿到零用錢就把錢花光光(如果我們也學會這個功課該多好!)。如果他們想買一個小玩具,叫他們必須自己存錢買,或者他們可以幫忙做額外的家事來多攢一點錢。不過他們最好也要儘早明白,不管他們做了多少家事,存了多少錢,他們還是不可能擁有所有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讓他們了解,我們做家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我們就是得接受現實,而且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來自同儕的壓力

孩子經常會把偷東西當做一種挑戰來證明自己配得上特定的同儕團體。或者有時候他們只是藉著偷東西來向朋友炫耀。



預防之道

在同儕團體中沒自信的孩子,通常有自尊心低落的問題,他們需要很多的鼓勵和讚美,才能慢慢成為有自信的人。所以邀請不同的小孩到家裡來玩,幫助孩子發展新的朋友關係。



尋求別人的注意

有些孩子偷東西是為了博取他人的注意,想引人注目。這些孩子通常缺乏自尊心,也可能在學校的適應有問題,在家不太受到重視。雖然他們從偷竊的行為中所得到的注意,並不是他們所喜歡的那種關注,但是那仍然是得到某種的注意。其實他們好像是在默默地吶喊著:「麻煩有人注意我一下好嗎?」



家中的老二通常會認為老大比較受重視,所以為了和老大所受到的注意相抗衡,他們會拿走別人的東西。



預防之道

如同上所說,自尊心低落的孩子需要很多的鼓勵和讚美才會變成比較有自信。



如果孩子是為了博取注意力才偷東西,那他們大概已經知道偷竊是不對的,而且是違背父母的心意,但是這樣做會為他們帶來他們所渴望的注意力。這些孩子的父母,必須重新檢視他們和孩子相處的正面時間,不管他們是整天在家還是整天在外工作,他們必須要檢討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是否真的算數。



因為他們可以逃避處罰

雖然父母不應該對孩子偷竊的問題反應過度,但是同樣的,他們也不應該無動於衷。如果父母的反應冷淡或是沒有反應,那孩子就不會意識到絕對不能再偷東西了。



最近有一個剛發生的案例,一個十多歲的青少年被他所搶劫的受害者打傷了,他媽媽接受訪問的時候說:「他不應該被打傷,他不是一個壞傢伙,他只是有點惡作劇。」當然我們都很想對著她吶喊:「女士,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只有一點惡作劇。他是一個不誠實,犯法的小偷,他想要盜取別人的財物!」但是當父母用這種態度來看待孩子不誠實的作為,孩子的行為就很難有所改變。



如果孩子偷東西,你該怎麼辦

當孩子偷東西被抓到,父母必須馬上採取行動。如果確定孩子有錯,那就要用一種很嚴格,就事論事的語調來告誡他們。絕對不要咆哮或是尖叫,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已經失控了,如此一來,你說的話就會大打折扣。



如果孩子從店裡順手牽羊,拿了一根巧克力棒或是一袋糖果,父母應該要帶孩子歸還這些東西(如果還沒有被吃掉的話)。父母要賠償店家的損失,而所賠的錢必須從孩子的零用錢裡扣除,或者他們必須幫忙做家事來抵付。孩子必須對店家口頭道歉,或是堅持孩子寫一封道歉的短箋寄給店家。



父母必須單獨和這個孩子坐下來談談,不要讓好管閒事的兄弟姊妹在旁邊偷聽。問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也要讓他明白,還好他夠幸運沒有當場被店家逮到,然後報警處理。父母不應該說出:「你真是讓家裡蒙羞,我為你們付出那麼多,你怎麼可以做出這種事情來。」的教訓,或者罵他難聽的字眼。但是,很重要的是,父母要用一種「我很擔心,讓我們談一談。」的口吻,而不是「我對所有的事都瞭若指掌!」的口氣和孩子對談。孩子必須了解他做了一件很不對的事情,但是你不應該讓他覺得他是很不好的人,這樣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不管孩子說了什麼理由,什麼藉口,他們都不應該一走了之。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永遠可以和父母談,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商量的。你要問孩子是否了解拿別人財物的嚴重性,而且要他們承諾永遠不會再拿屬於別人的東西。



最後必須對孩子施行某種的處罰,例如兩天不能看電視或是兩天不能使用電腦,還是週末的時候不能和朋友碰面。確實執行罰則是很重要的,否則你就信用破產,而他不當行為也顯得無關緊要了。



父母也應該反省最近是不是太忙了,沒有注意到孩子,還是最近生活中有改變,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問題。但是不要為他們找藉口,因為這樣會否定你對他們行為的責難。



一旦這個事件處理過了,就讓它過去,以後不要再討論這件事情。如果孩子偷竊的情形持續發生,就得尋求專家的協助。



十多歲的孩子

當十多歲的孩子翹課,家長必須知道,或者至少要有點概念,他們會在哪裡,他們和誰在一起,做些什麼事。按常理推敲,如果你十多歲大的孩子一整天都不在家,身上只帶很少的錢,可是回家的時候卻帶了一張新的光碟,你要質問那張光碟是怎麼來的。



誠實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可能會面對全新的同儕壓力。要用支持和坦誠的態度對待他們,這樣會幫助他們解決,可能遭遇到的新的難處。也可以讓他們幫忙多做一些家事,或者在週末打工賺一點零用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